启功:“碑学”与“帖学”的区别在哪里?

(欧阳询书《皇甫诞碑》)
学碑大致更利于掌握结构,学帖则更利于掌握运笔,结构不立,再好的笔画也写不出来好字。但二者真正区别启功老先生另有一诗作注解,就是《论书绝句》的第三十首,原诗如下:
铭石庄严简札遒,方圆水乳费探求。萧梁元魏先河在,结穴遥归大小欧。
逐句解释如下。
第一句,铭石庄严,铭刻和石碑上的字非常庄严端正。简札遒,来往书简和书札上的字非常遒劲放纵。
第二句,方圆水乳,字画的平直方正与圆融贯通,费探求,花费力气去探求。
第三句,萧梁元魏,萧梁,代指南朝,元魏,代指北朝,先河在,指已有能将方圆笔势交融在壹起的书法家,比如南朝的萧憺,北方的刁遵、敬显君等在刻成方笔的时代中,就属于刻法圆美者。
展开全文
第四句,结穴,风水学用语,其实是指龙脉所在,这里指事情的源头或归结处,遥归大小欧,最终归结到大小欧阳(欧阳询、欧阳通父子)。
(欧阳通书《道因法师碑》)
碑刻、墓志铭一定是端正庄严的,就算门额、对联、手板、名刺这些书法应用的具体场合,大都以楷书为宜,使看这些字的人,一望就能收到昭告的效果。
启功老先生举例:如果有人在自家的门前贴个纸条,上书“闲人免进”,甲骨文、今草书写的话,恐怕没几个人能看懂。
文人交往的书札简帖呢,只需要互相看到的两人明白就行。因此,就不需要太庄重端正,于是,有了简札书帖与碑刻的区别。
唐太宗曾以行书入碑,这是因为他不管别人识得与否。武则天以草书入碑(指的是缑山《升仙太子碑》),碑文说的内容关于贵夫人玩弄美男子。所以,这样的碑文不需要更多人知道,因此是草书。
由此可知,碑铭所以端正庄严是为了更多的让人知道,帖札之所以遒劲放纵是因为传递的内容不需要更多的人知晓。而同一个人,既可以写碑刻一样的方正字,也可以写书札一样的行草字。也没必要非得区别“碑学”与“帖学”。
图文来自《启功论书法》原图及诗解
我们一直在等你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